首页 包虫病 百科

什么是包虫病?

一.概述

棘球蚴病(Echinococcosis)是棘球绛虫的锄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,也称包虫病。棘球绛虫有16种,已确认的有细粒辣球绿虫,泡型棘球绦虫伏氏棘球绦虫和少节棘球绦虫4种,具蚴虫分别引起细粒棘球蚴病、泡型辣球蚴病、伏汇棘球蚴病和少节棘球蚴病。棘球蚴病分作于全球广大牧区,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。伏氏棘球坳病和少节棘球蚴病主要分布于中美洲及南美洲。我国流行的人体棘球蚴病有细粒棘球蚴病和泡型棘球蚴病。

二.病因

虫卵被吞人后在人体肝脏形成棘球蚴囊,少数经肝静脉和淋巴液达肺、心、脑、肾等器官。棘球蚴致病主要是机械性压迫,其次是其囊破坏引起异蛋白过敏反应。随着病变体积逐渐增大,压迫周围组织和细胞逐渐明显,引起病变,影响其功能或压迫邻近脏器产生相应症状。棘球蛐生长缓慢。六钩蚴在肝内沉着后第4天发育至40um大小;第3周直径约250um,可见囊泡;第5个月达1cm,分化为角质层与生发膜。此后每年生长约1cm,一般达10cm才出现症状;20cm才出现囊性包块。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常需 10年或以上。 肝棘球蚴逐渐长大时肝内阳小管被压迫,并可被包人外囊之中;有时胆小管因正迫坏死,胆汁可经破裂处进人囊腔,使子囊与囊液呈黄色,并可继发细菌感染。

肺细粒棘球蚴囊生长较快,1年可增长4-6cm 。肺棘球蚴可破入支气管,角皮层旋转收缩使内面向外翻,偶可生发层与头节及囊液一起咳出,易并发感染;破入细支气管,空气进人内外囊之间即可呈新月状气带。 大量囊液与头节破人浆膜腔可引起过敏性休克与继发性棘球蚴囊肿。

三.临床表现

1、根据囊肿在体内的位置,即使囊肿变得非常大,该人也可能是无症状的,即使囊肿绝对很小也可能是有症状的。如果患者有症状,症状将主要取决于囊肿的位置。例如,如果该人的肺部有囊肿且有症状,则他们会出现咳嗽,呼吸急促和或胸部疼痛。

2、如果该人在肝脏中具有囊肿并且是有症状的,则他们将遭受腹部疼痛,异常的腹部压痛,具有腹部肿块的肝肿大,黄疸,发烧,过敏反应。与中间宿主不同,感染通常不会对最终宿主造成很大的伤害。有时,寄生虫的高需求可能导致宿主体内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。所有棘球E菌的潜伏期可能是数月至数年,甚至数十年。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囊肿在体内的位置以及囊肿的生长速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