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淹溺 百科

什么是淹溺?

一.概述

淹溺(drowning)也称为溺水,是指人淹没或沉浸在液性介质中并导致呼吸损害的过程,由于无法呼吸,引起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,也可因反射性喉,气管、支气管痉挛和水中污泥、杂草堵塞呼吸道而发生窒息。 

二.病因

1、发病原因:无溺水自救能力的落水者,或不熟悉水流和地形的河流池塘而误入险区,以及投水自杀或意外事故均可致淹溺,落水初期发生反射性屏气,喉支气管痉挛以及泥草堵塞口鼻使窒息加重,故约有20%淹溺者并未有水吸入肺或仅有少量水至咽喉部即发生可持续3~5min的呼吸道闭塞性喉痉挛,随后喉松迟致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,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受损而功能不足,导致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,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,各脏器发生缺氧性功能障碍。

2、发病机制:人淹没于水中,本能地引起反应性屏气,避免水进入呼吸道,由于缺氧,不能坚持屏气而被迫深呼吸,从而使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,阻滞气体交换,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,呼吸道内的水迅速经肺泡吸收到血液循环,由于淹溺的水所含的成份不同,引起的病变亦有差异。淡水和海水淹溺所引起的病理生理不同,淡水因低渗而由肺泡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血容量增多可致肺水肿,V/Q降低及心力衰竭,同时发生低渗血症,造成红细胞破坏,溶血,高钾血症,和脏器的组织细胞水肿,功能不全,此外,高血钾可致心律失常,室颤,以及溶血所致的血红蛋白在肾小管栓塞引起急性肾衰,同时,水损及肺泡的上皮细胞而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,形成肺泡不张进一步加重V/Q降低,产生严重缺氧,海水因高渗(35%盐)吸入后水分自血管渗入肺泡致急性肺水肿,和血液水分减少,而致血液浓缩,高渗血症导致血容量不足,组织灌注不良,同时海水常并有钙盐,镁盐所致的高钙血症有心动过缓,传导阻滞,甚至心脏骤停,高镁血症则对中枢神经抑制及扩张血管,降低血压等作用。

三.临床表现

1、由于溺水时间长短,病情轻重不一。

2、时间短即在喉痉挛早期(淹溺1~2min内)获救,则主要为一过性窒息的缺氧表现,获救后神志多清醒,有呛咳,呼吸频率加快,血压增高,胸闷胀不适,四肢酸痛无力。

3、在喉痉挛晚期(淹溺3~4min内)获救则窒息和缺氧时间较长,可有神志模糊,烦躁不安或不清,剧烈咳嗽,喘憋,呼吸困难,心率慢,血压降低,皮肤冷,发绀等征象。

4、在喉痉挛期之后则水进入呼吸道,消化道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,睑面水肿,眼充血,口鼻血性泡沫痰,皮肤冷白,发绀,呼吸困难,双肺水泡音,上腹较膨胀,淹溺时间达5min以上时表现神智昏迷,口鼻血性分泌物,发绀重,呼吸憋喘或微弱浅表,不整,心音不清,呼吸衰竭,心力衰竭,以至瞳孔散大,呼吸心跳停止,此外,病程较长的获救者由于污水入肺而继发肺部感染,甚至并发ARDS,脑水肿,急性肾功能不全,溶血或贫血,DIC等病情。